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全國乙)2022年高考歷史壓軸卷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考生號和座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指定位置上。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4.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公”級稱謂的國君隨葬鼎、簋數高于“侯”級稱謂的國君,這也導致其配偶墓葬中出現相似的情形。從春秋早期開始,第一、二等級(含隨葬有青銅禮器的女性貴族)墓葬間的食器數量差異減小,到春秋晚期個別第二等級墓葬在青銅禮器的種類和數量上已超過第一等級。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〢.畿內與地方貴族的差異B.女性配偶身份的高低C.封國間整體實力的消長D.禮樂制度遭受到破壞25.趙過在國家控制的公田上進行生產試驗確定了代田法。這比當時的耕作方法每畝增產達到一斛,因而得到推廣。漢武帝任命趙過為治粟內史,他親自帶領農夫下田推廣牛耕,取得顯著效果。這表明( ?。〢.國家組織力量強大利于技術推廣B.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C.技術發明源于勞動人民生產實踐D.大一統格局下的生產工具革新26.唐高宗下達敕旨:“今欲令道士、女官、僧、尼,于君、皇后及皇太子、其父母所致拜?;蚩炙浜闱?,宜付有司詳議奏聞。”經朝廷集議后,主張沙門等不拜君親者占多數?;实巯逻_新的詔書,沙門等出家人需要致拜雙親,不必致拜人主。這反映了( ?。〢.皇帝個人意志在皇權的運行中是相對的B.佛教的傳統力量相當強大C.群臣的想法始終與皇帝的意見保持一致D.集議制度保證決策的正確27.圖1(a)縱軸為官員流動沖擊的條件方差(如宦官規模、自然災害次數、皇帝固定效應等),單位為次;(b)縱軸為官員流動速度,單位為次?;疑本€為明清朝代分界。其中官員流動速度指標只反映特定職位在一定時間內的人事變化頻次,不涉及職位的升降。這表明清代( ?。?4,圖1A.統治的精細達到了巔峰B.官員治理呈現出穩定化趨勢C.監察機構比明朝更嚴密D.重視考核制度的建立與完善28.1882年6月,在上海上市交易的股票僅有10種。到1883年4月,則達到29種,而且股票市場價格均超過了票面額,有的甚至超過數倍,股票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這體現了當時( ?。〢.中國社會面臨劇烈轉型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資金充裕C.上海股市蘊含巨大風險D.新興工業倍受投資者的追捧29.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提出的“打倒列強,除軍閥”口號,正是五四運動“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口號的直接傳承,也切合民間大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結果,國民黨在政治上既保持與民間大眾的溝通,又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主流部分匯合,開始從邊緣走向中央。這說明當時( ?。〢.國民革命是五四運動的繼續B.國民黨擁有廣泛社會基礎C.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發展D.民間大眾成為革命的主力30.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相對獨立的經濟工作路子。特別是在皖南事變后,根據地政權斷絕了與重慶國民政府之間的上下級關系,不僅“自設銀行,自發貨幣,自定法規法令,自行其是,完全脫離國民政府而自行存在”,而且與國民黨政權、汪偽政權、侵華日軍展開了卓有成效的貨幣戰。這些經濟工作( ?。〢.為抗日根據地的創立奠定了基礎B.呈現出與政治斗爭相結合的特點C.解決了中國抗戰財力不足的困難D.鞏固了中共在抗戰中的領導地位3114,.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在上海江蘇、廣東、浙江均是空白,反而形成了以沈陽、鞍山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區,以京津、唐為中心的華北工業區,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工業區,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工業區,以西安為中心的陜西工業區,以蘭州為中心的甘肅工業區,以重慶為中心的川南工業區等。據此可知,一五計劃( ?。〢.旨在促進中西部工業發展B.實現了工業中心向西轉移C.推動了工業布局趨向合理D.以重工業建設為主要目標32.有學者認為,古希臘公民身份“并不是一種占有權而是某種被分享的東西,……關鍵問題并不在于為一個人爭取到他的權利,而在于確保他占據或擁有他有資格所處的地位。”因此,他認為,古希臘公民不可能形成權利的觀念,能夠形成的只有國家正義和自由的觀念。據此可知,古希臘( ?。〢.公民有追求個人自由的歷史傳統B.民眾權利受到城邦政治的限制C.法律以追求國家正義為價值目標D.公民與城邦政治生活融為一體33.英國政治學家休·塞西爾認為,“光榮革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英國的政治制度,傳統政治秩序中能保留的東西都保留下來了。“把政體結構的改變說成好像是維護和恢復某種更古老和更純粹的傳統,這種做法在我國的全部歷史上一直保持不變。”在此,作者強調的是( ?。〢.英國具有悠久的憲政傳統B.妥協是英國政治變革的主要方式C.英國政體改革的影響有限D.重新評估“光榮革命”的政治價值34.19世紀中后期,英、法、俄三國的文學主流都特別注意描寫社會底層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將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和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熔鑄在完整有機的情節結構中,表現出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深度。這里的“文學主流”指的是( ?。〢.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35.圖3為1987年發表的題為《和平留給你我的機會稍縱即逝》的時政漫畫。漫畫左邊的跛腳鴨是美國總統里根,右邊的跛腳鴨是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他們剛剛簽署完《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戈爾巴喬夫頭上出現一把匕首,持匕首的右臂所戴紅色袖章上寫著“老近衛軍”。漫畫旨在說明( ?。?4,圖3A.冷戰背景下的和平具有脆弱性B.蘇聯國內的保守勢力反對改革C.蘇聯戰略收縮緩和了美蘇關系D.在核軍備競賽中美蘇勢均力敵41.(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0月,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材料一1949年,我國女職工人數約60萬,占職工總數的7.5%。1990年,婦女勞動參與率達88%,占比提升至37.4%。這幾十年里到底發生了什么?1949年9月,《共同綱領》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的生活各方面,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也是“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出處。在50年代的三次掃盲高潮中,成千上萬名婦女上識字班、夜校、職工業余學校。至1995年,我國累計掃盲的1.85億人中,65%是婦女。在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中,這些逐漸解放思想的婦女成了紡織工、拖拉機手、飛行員,甚至參加地質勘探、修筑大壩、開采石油……不僅如此,她們的參政權也落到了實處。1953年,24歲的申紀蘭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954年,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寫進了新中國憲法。——摘編自北辰《新中國婦女勞動參與率為何大幅提升?》材料二二戰爆發后,美國大批男性投入戰爭,造成生產一線勞力短缺。為了補給戰爭物資,政府和媒體打著愛國主義的旗幟鼓勵婦女投身工作崗位。開始她們大多從事文秘等下屬性工作,但到戰爭后期,已經涉足到男性為主導的工作領域,如軍工生產等。還有大量婦女投入醫治和照顧傷員,甚至運送軍用物資等。戰后,由于大量復員軍人重返工作崗位,很多行業被迫裁員。美國婦女不愿放棄崗位重返家庭,她們自發組織工會,甚至舉行大規模罷工。但經濟的發展繁榮,為她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捍衛自己的價值,女權主義者出現。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呼吁婦女在就業、法律、教育方面的平等。以激進女權主義者為代表的“婦女解放運動”通過游行示威等活動,反抗傳統的男權統治制度,力圖改變女性受壓迫的現狀。——摘編自凌麗《二戰后美國婦女地位的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成立后婦女地位提升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爆發以來美國婦女地位的演變特點及其原因。(12分)14,(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婦女地位提高的意義。(5分)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近代著名報人籍貫和重點活動地區分布排名統計表排序籍貫人數重點活動地區人數1江蘇22上海482浙江17北京363廣東14陜西194湖北7江蘇185四川6重慶106湖南4香港107江西4湖北98福建3河北89上海3廣東710河北3浙江711河南2天津612天津2臺灣613山東2四川414陜西2山東315內蒙古2山西3——摘編自馬慶《論中國近現代報人的地理分布》從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表述清晰。)45.(15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4,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有關教師工資的政策不斷調整,大致經歷了四次大的改革:1956年貨幣化的職位等級工資制、1985年結構工資制、1993年職務等級工資制以及2006年崗位績效工資制。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逐步開始探索“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工資制度。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重新修訂,進一步強調要保障教師工資,更加強調工資對教師的激勵和導向作用。2009年1月1日起,根據國務院安排,按照不低于公務員工資水平的原則確定教師工資水平,其中70%為基礎性工資,30%為獎勵性績效工資。2010年,國家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維護教師權益,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強調改善和提升鄉村、中西部貧困地區和特崗教師的人均補助標準。但由于政策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等現實因素的制約,導致教師工資仍存在較大差距。——摘編自馬香蓮、邵怡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師工資政策改革演進》(1)根據材料,概括新中國教師工資政策改革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教師工資改革的意義。(9分)46.(15分)[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一戰期間,德國首次在歐洲戰場使用毒氣彈,造成大量軍民傷亡。一戰后,日本陸軍省聘請科學家專門研究化學毒劑生產、使用等有關問題。日軍研制的化學毒劑有糜爛性毒氣和催淚性毒氣等9種之多。為了確保對蘇作戰,及時將國內生產的毒氣彈運往中國前方戰場,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了很多研制、裝配、存放化學武器的工廠和部隊。1939年8月,在齊齊哈爾建立了集研究、實驗和實戰于一體的關東軍陸軍化學研究所,代號516部隊。據統計,516部隊與731部隊合作進行過50余次毒瓦斯人體實驗,以獲取毒氣武器試驗相關資料。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巨資支持化學武器研制生產,因此日本成為二戰時期擁有化學武器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持續在戰場上使用化學武器的國家,如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中使用了嘔吐弾,在南昌會戰中大量使用化學武器等。日本戰敗時,又將大量化學武器遺棄在中國。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發掘出的遺棄化學武器造成了多起健康被害事故。而且由于遺棄的化學武器外表沒有黃油保護,不僅腐蝕嚴重,而且一部分已經泄露,造成水源、土壤污染。——摘編自王玉芹《日軍在華化學武器的研制應用及遺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軍在華研制和使用化學武器的原因。(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日軍在中國使用和遺棄化學武器造成的后果。(6分)14,47.(15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于敏(1926—2019)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和共和國勛章得主。1944年,18歲的于敏以優異成績考進北京大學工學院,2年后轉入理學院。1951年,畢業后的于敏被調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在美蘇先后成功試爆氫彈后,毛澤東指示: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1961年接到氫彈預研任務的于敏放棄了十年的原子核理論研究,轉向氫彈原理的研究。從此,于敏的名字和他的事業一起成為國家最高機密。于敏在中國僅有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并且只有5%的時間可以使用的情況下,僅用3年時間就解決了氫彈制造的理論問題。1967年氫彈成功爆炸,于敏帶領的工作組突破了核大國對氫彈理論技術的封鎖,“于敏方案”轟動世界。1996年中國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后,核武器存儲帶來的老化問題日益明顯,于敏研制“皮實”化核武器的決策,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還保留氫彈庫存的國家。——摘編自崔建東《“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一切都是為了國家需要”》(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于敏取得科研成就的原因。(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于敏在國防科技領域所做的貢獻。(8分)14,參考答案及解析24.【答案】C【解析】結合必修三第4頁等所學: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動,鐵農具和牛耕開始使用并逐漸推廣,與題干中“到春秋晚期個別第二等級墓葬在青銅禮器的種類和數量上已超過第一等級”等相合,故選C項;畿,即王畿,指鎬京、洛邑及其周圍由周王直接統治的直轄地區,尊號為王或天子,排除A項;題干提及的是女性配偶墓葬間的食器數量差異減小,而非強調差異,排除B項;“禮樂制度遭受到破壞”是題干的表現,非原因,排除D項。25.【答案】A【解析】據題干信息可知,趙過的代田法因為增產一斛而得到國家的推廣,“(趙過作為治粟內史)親自帶領農夫下田推廣牛耕,取得顯著效果”,故選A項;“形成”時間不符,“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B項;代田法是官員趙過發明的,非“源于勞動人民生產實踐”,排除C項;“生產工具革新”不合題意,代田法是生產技術,排除D項。26【答案】A【解析】據題干信息可知,“經朝廷集議后”,唐高宗下達新的詔書,同意“沙門等出家人需要致拜雙親,不必致拜人主”,說明皇帝意志受到“朝廷集議”一定程度的限制,故選A項;題干未提及佛教、僧尼對皇帝敕令的抵制與反抗,排除B項;“始終”不合邏輯,且與“經朝廷集議后,主張沙門等不拜君親者占多數?;实巯逻_新的詔書”等相悖,排除C項;“保證決策的正確”絕對化,只能說“減少決策的失誤”,排除D項。27.【答案】B【解析】據圖示信息可知,清代的官員流動沖擊的條件方差、官員流動速度的波動,要小于明代,說明清代官員隊伍相對穩定,故選B項;“達到了巔峰”不合邏輯,且題干無法體現統治的精細化程度,排除A項;題干未提及監察機構、皇帝對官員的監察等信息,排除C項;題干的條件方差中未見考核制度等信息,排除D項。28.【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而且股票市場價格均超過了票面額,有的甚至超過數倍,股票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80年代在上海發行的股票,其市場價格大大超過了其票面額,即便這樣還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說明投機現象增加,風險加大,故選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社會并沒有出現劇烈的轉型,排除A項;僅根據股票價格無法直接得出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資金充裕,排除B項;材料沒有說是哪個行業的股票價格上漲,不一定就是新興工業,排除D項。29.【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也切合民間大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結果,國民黨在政治上既保持與民間大眾的溝通,又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主流部分匯合,開始從邊緣走向中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表明國民黨與民眾聯系,國民黨擁有廣泛社會基礎,故選B項;國民革命與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都有聯系,但國民革命并不是五四運動的繼續,排除A項;國共合作與國共兩黨有關,而材料強調的是國民黨擁有廣泛社會基礎,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間大眾并不是革命的主力,排除D項。301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特別是在皖南事變后,根據地政權斷絕了與重慶國民政府之間的上下級關系”“展開了卓有成效的貨幣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皖南事變后,中共不僅在政治上、軍事上,甚至在經濟上都與國民黨政權展開斗爭,呈現出與政治斗爭相結合的特點,故選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皖南事變后已經建立了抗日根據地,排除A項;“解決了中國抗戰財力不足的困難”過于夸大貨幣戰的作用,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在抗戰中并不處于領導地位,并且材料主旨強調的是中共與國民黨政權斗爭的特點,排除D項。3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反而形成了以沈陽、鞍山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區,以京津、唐為中心的華北工業區,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工業區,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工業區,以西安為中心的陜西工業區,以蘭州為中心的甘肅工業區,以重慶為中心的川南工業區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期間,形成了東北、華北、山西、湖北、中原、陜西、甘肅和川南等多個工業區,說明一五計劃的實施推動了我國工業布局趨向合理,故選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首要發展的是東北而非中西部的工業,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的實施并未實現工業中心向西轉移,排除B項;一五計劃初步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基礎,并不是僅僅針對重工業建設,而且材料講的是一五計劃項目的地域分布,排除D項。32.【答案】D【解析】材料“而在于確保他占據或擁有他有資格所處的地位”和“古希臘公民不可能形成權利的觀念,能夠形成的只有國家正義和自由的觀念”表明公民的身份更多的是強調國家的利益而非僅僅是公民個人的權力,則說明當時公民與城邦政治生活融為一體,且由公民的要求之一是能夠自備武裝的成年男子可知,公民是要為城邦的整體發展服務的,故選D項;”歷史傳統“要體現現在對以前的繼承,但是材料沒有”繼承“的內容,因此不能判定有這個傳統,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公民和城邦之間的關系,公民不等于民眾,民眾不是材料強調的主體,排除B項;法律始終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工具,并不一定以追求正義為目標,排除C項。33.【答案】A【解析】休.塞西爾認為“光榮革命”后建立起的君主立憲制度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創新,而是保存了大量舊的政治秩序,說明他強調英國的憲政根植于久遠的歷史傳統,故選A項;“光榮革命”是對立階級相互妥協的產物,但并不意味著“妥協”是變革的主要方式,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整體改革的內容創新有限,而非強調憲政的影響有限,排除C項;作者評價的是“光榮革命”的內容而非政治意義,排除D項。34.【答案】C【解析】19世紀中后期,強調“社會底層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和“表現出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深度”表明該文學主流旨在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刻畫突出一系列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并對此進行批判或揭露,因此是現實主義文學流派,故選C項;古典主義在17、18世紀,排除A項;浪漫主義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排除B項;現代主義是20世紀初,排除D項。3514,.【答案】A【解析】1987年正值美蘇冷戰時期,美蘇通過簽訂《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希望以此尋求暫時的平衡,戈爾巴喬夫頭上懸著的匕首暗示這種暫時的一致并不穩定,美蘇意識形態的對立始終存在,說明冷戰背景下和平關系并不穩定,故選A項;材料中美蘇簽署條約不屬于“改革”,排除B項;戰略收縮指的是蘇聯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為裁減核軍備;從阿富汗撤軍、同中國改善關系,并放棄了70年代擴張所獲得的勢力范圍,放棄了對東歐等地區的控制等內容,材料并未體現,排除C項;80年代美蘇對峙中蘇聯處于守勢,并非勢均力敵,排除D項。41.【答案】(25分)(1)原因:憲法和法律文件的頒布;掃盲運動的開展,婦女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婦女思想的解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男女同工同酬”被寫進憲法。(每點2分,共8分,答出4點即可。)(2)特點:從家庭生活走向工作崗位;從下屬性工作走向主導性工作;從經濟上的獨立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原因:戰爭的爆發和規模的擴大,造成生產一線勞動力缺乏;戰后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帶動就業機會增加;全國性婦女組織的成立,推動婦女解放運動發展。(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意義:調動了婦女生產積極性;推動了經濟發展;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共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據材料一“《共同綱領》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的生活各方面,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也是‘婦女能頂半邊’的出處”得出憲法和法律文件的頒布;據材料一“在50年代的三次掃盲高潮中,成千上萬名婦女上識字班、夜校、職工業余學校。至1995年,我國累計掃盲的1.85億人中,65%是婦女”得出掃盲運動的開展,婦女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據材料一“這些逐漸解放思想的婦女成了紡織工、拖拉機手、飛行員,甚至參加地質勘探、修筑大壩、開采石油……不僅如此,她們的參政權也落到了實處”得出婦女思想的解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據材料一“1954年,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寫進了新中國憲法”得出“男女同工同酬”被寫進憲法。14,(2)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二“為了補給戰爭物資,政府和媒體打著愛國主義的旗幟鼓勵婦女投身工作崗位”得出從家庭生活走向工作崗位;據材料二“開始她們大多從事文秘等下屬性工作,但到戰爭后期,已經涉足到男性為主導的工作領域”得出從下屬性工作走向主導性工作;據材料二“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捍衛自己的價值,女權主義者出現”得出從經濟上的獨立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第二小問原因,據材料二“二戰爆發后,美國大批男性投入戰爭,造成生產一線勞力短缺”可以得出戰爭的爆發和規模的擴大,造成生產一線勞動力缺乏;據材料二“但經濟的發展繁榮,為她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可得戰后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帶動就業機會增加;據材料二“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呼吁婦女在就業、法律、教育方面的平等”可以得出全國性婦女組織的成立,推動婦女解放運動發展。(3)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婦女自身、經濟、社會、人類文明等方面分析,可概括調動了婦女生產積極性;推動了經濟發展;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42.【答案】(12分)示例:論題1.經濟發展是近代中國報紙活躍、報人聚集的基礎闡述:鴉片戰爭以來,江浙和廣東最早遭到列強侵略,促使自然經濟加速解體,并成為近代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商業活動的繁盛、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都為江浙和廣東等地報紙的活躍和報人聚集,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人才基礎。所以,近代中國報業發展的地域性特點,離不開當地經濟發展。論題2.政治中心成為報人的重要聚集地闡述:作為當時全國性的政治中心,北京成為報人聚集的重點區域。例如,十九世紀末,康有為在此發起“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序幕。不久,他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繼續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再如,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把《新青年》編輯部從上海遷往北京,領導了五四運動。為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們在北京創辦了大量報刊。論題3.經濟和文化水平影響了近代報人籍貫的地理分布闡述:根據中國近代著名報人籍貫分布排名的統計看,這些報人大多來自江浙、廣東、四川等沿海沿江地區。因為這些地區長期以來的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特別是鴉片戰爭后,較早遭到外來侵略,自然經濟加快解體,并成為近代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再加上當地教育發達,人們思想活躍,所以成為近代報人籍貫分布集中的地區。論題4.上海在近代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報人活動中心闡述:上海在近代中國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它是第一批成為通商口岸的城市、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租界、興建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同時,也是近代民主啟蒙思想傳播的主要基地,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地、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等。眾多因素疊加,使上海成為近代報人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驹u分標準】論題(3分)論題明確3分論題較明確2分14,論題不明確0—1分論證(7分)論證的依據準確,論據與論題關系密切6—7分論證的依據較準確,論據與論題關系較密切3—5分論證的依據不準確,論據與論題關系不密切0—2分表述(2分)表述清晰2分表述較清晰1分表述不清晰0分【解析】首先需要從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擬一個論題,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的籍貫和重點活動地區基本上在經濟發達的江浙沿海和上海北京等地區,所以可以擬定一個論題:經濟發展是近代中國報紙活躍、報人聚集的基礎。然后進行闡述,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鴉片戰爭對江浙和廣東的影響、商業活動、資本主義經濟、資產階級隊伍、思想解放等方面進行分析。如:鴉片戰爭以來,江浙和廣東最早遭到列強侵略,促使自然經濟加速解體,并成為近代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商業活動的繁盛、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都為江浙和廣東等地報紙的活躍和報人聚集,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人才基礎。最后進行總結升華,所以,近代中國報業發展的地域性特點,離不開當地經濟發展。45.【答案】(15分)(1)特點:逐步推行,漸進改革;體現出公平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向鄉村、貧困地區和特崗教師適當傾斜,政策具有配套性和協調性;政策實施的區域差異明顯。(任答三點,即可得6分)(2)意義:有利于教師職業地位和職業吸引力逐步提高;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和整體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利于國家整個教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9分)【解析】(1)據材料“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有關教師工資的政策不斷調整,大致經歷了四次大的改革”等,得出逐步推行,漸進改革;據材料“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逐步開始探索‘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工資制度”“按照不低于公務員工資水平的原則確定教師工資水平,其中70%為基礎性工資,30%為獎勵性績效工資”等,得出體現出公平和按勞分配的原則;據材料“強調改善和提升鄉村、中西部貧困地區和特崗教師的人均補助標準”等,得出向鄉村、貧困地區和特崗教師適當傾斜,政策具有配套性和協調性;據材料“由于政策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等現實因素的制約,導致教師工資仍存在較大差距”等,得出政策實施的區域差異明顯。14,(2)從對教師職位、教師、教育等方面來思考得出,教師職位——有利于教師職業地位和職業吸引力逐步提高;教師——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和整體師資隊伍的建設;教育——有利于國家整個教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46.【答案】(15分)(1)一戰中化學武器的破壞力巨大;保障在對蘇和對中作戰的戰略優勢;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取大量化學武器研制資料的需要。(每點2分,答出四點即可得9分)(2)大量化學毒劑投入戰場危害中國民眾生命安全;遺棄大量化學武器給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隱患;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6分)【解析】(1)據材料“一戰期間,德國首次在歐洲戰場使用毒氣彈,造成大量軍民傷亡”等,得出一戰中化學武器的破壞力巨大;據材料“為了確保對蘇作戰,及時將國內生產的毒氣彈運往中國前方戰場”等,得出保障在對蘇和對中作戰的戰略優勢;據材料“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巨資支持化學武器研制生產”等,得出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據材料“516部隊與731部隊合作進行過50余次毒瓦斯人體實驗,以獲取毒氣武器試驗相關資料”等,得出獲取大量化學武器研制資料的需要。(2)據材料“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中使用了嘔吐弾,在南昌會戰中大量使用化學武器等”等,得出大量化學毒劑投入戰場危害中國民眾生命安全;據材料“日本戰敗時,又將大量化學武器遺棄在中國。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發掘出的遺棄化學武器造成了多起健康被害事故”等,得出遺棄大量化學武器給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隱患;據材料“由于遺棄的化學武器外表沒有黃油保護,不僅腐蝕嚴重,而且一部分已經泄露,造成水源、土壤污染”等,得出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47.【答案】(15分)(1)國家的需要,黨和中央的重視和大力支持;自力更生,堅持科研攻堅;個人崇高的愛國精神和科學精神。(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得7分)(2)解決了核武器研究的理論問題,制定的核武器設計方案高瞻遠矚,為我國核武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淡泊名利,守護國家機密;提升了國家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對國防實力的增強做出了開創性貢獻。(8分)【解析】(1)據材料“于敏被調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等,得出國家的需要,黨和中央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據材料“于敏在中國僅有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并且只有5%的時間可以使用的情況下,僅用3年時間就解決了氫彈制造的理論問題”等,得出自力更生,堅持科研攻堅;從于敏個人來分析,得出個人崇高的愛國精神和科學精神。14,(2)據材料“畢業后的于敏被調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等,得出解決了核武器研究的理論問題,制定的核武器設計方案高瞻遠矚,為我國核武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材料“于敏的名字和他的事業一起成為國家最高機密”等,得出淡泊名利,守護國家機密;據材料“1967年氫彈成功爆炸,于敏帶領的工作組突破了核大國對氫彈理論技術的封鎖,‘于敏方案’轟動世界”等,得出提升了國家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據材料“于敏研制‘皮實’化核武器的決策,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還保留氫彈庫存的國家”等,得出對國防實力的增強做出了開創性貢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