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基礎鞏固練一、語言文字運用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B )A.但為君故(原因)曖曖遠人村(迷蒙隱約的樣子)B.鼓瑟吹笙(彈奏) 但為君故(但是)C.枉用相存(問候、探望)契闊談讌(同“宴”)D.去日苦多(逝去的)依依墟里煙(村落)【解析】 但:只是。2.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B )A.人生幾何B.青青子衿C.明明如月D.無論魏晉【解析】 B項,古今義相同,指顏色。A項,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C項,古義,明亮;今義,表示顯然如此或確實(下文意思往往轉折)。D項,古義,更不必說;今義,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D )A.鼓瑟吹笙B.烏鵲南飛C.天下歸心D.開荒南野際【解析】 A項,名詞作動詞,彈奏。B項,名詞作狀語,向南。C項,使動用法,使……歸服。4.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D )A.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解析】 前三項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A項,“塵網”比喻“世俗的種種束縛”。B項,將“人生”比作“朝露”,“譬如”是比喻詞。C項,“樊籠”比喻“束縛本性的俗世”。D項,以“杜康”代酒,運用了借代;自問自答,運用了設問。5.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D )A.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后世常以“杜康”指代酒。13
B.子:對對方的尊稱。衿:衣服的交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C.阡陌:阡,南北向田間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D.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自號“五柳先生”。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園田居》等,被人們稱為“山水詩人”?!窘馕觥俊√諟Y明被稱為“田園詩人”。6.下列對《短歌行》和《歸園田居(其一)》內容和手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仿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表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吧健薄昂!北砻髁俗约哼h大的志向。B.“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C.《短歌行》為四言古詩,兩字一頓,感情強烈;《歸園田居(其一)》為五言古詩,充滿田園氣息,風格清新自然。D.《短歌行》抒情委婉含蓄,詩人的情感隱含在比喻和典故中;《歸園田居(其一)》所用詞語感情色彩比較明顯,所抒之情非常明白?!窘馕觥俊 氨砻髁俗约哼h大的志向”錯,應是表明自己要像“山”“?!蹦菢咏蛹{賢才。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說一旦四方賢才光臨,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的詩句是“__我有嘉賓__,__鼓瑟吹笙__”。(2)曹操在《短歌行》中通過想象與賢才歡飲暢談的場景,表達了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的詩句是“__契闊談讌__,__心念舊恩__”。(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渴望擺脫官場,向往回歸田園的對偶句是“__羈鳥戀舊林__,__池魚思故淵__”。(4)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以疊詞描寫村落和人們生活安然自得的句子是“__曖曖遠人村__,__依依墟里煙__”。8.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時代背景、生活經歷不同,夢想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請根據所給篇目,仿照例句續寫兩句話,與原句構成排比句。曹操《短歌行》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例句:痛恨種族歧視的鐐銬和枷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自由和正義,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處。答:__感慨如朝露般短暫易逝的人生,曹操的夢想是賢才和功業,渴盼賢才歸附建功立業。厭倦黑暗污濁的官場,陶淵明的夢想是田園和山水,渴盼縱情山水樂天安命。__【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與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首先要對所選篇目內容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內容、結構、修辭、句式一致。13
二、拓展閱讀訓練9.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蒿里行曹操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①。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茨系芊Q號②,刻璽于北方③。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咀ⅰ俊、儆懭簝矗褐赣懛ザ考捌潼h羽。②淮南弟稱號:指袁術在淮南壽春自立為帝。③刻璽于北方:指袁紹謀廢獻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并刻制印璽。(1)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蒿里行”為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本為當時人們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寫時事。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B.“初期”句用典,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孟津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關東諸將起兵討伐董卓,在孟津會師。C.詩人稱諸將為“義士”,帶兵討伐“群兇”,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漢祚,抒發了詩人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D.“勢利”句到“刻璽”句寫關東諸將各為自己的利益而爭,發展到自相殘殺的程度,最后點明他們稱帝的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窘馕觥俊項,“意在恢復漢祚,抒發了詩人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錯。詩中用極凝練的語言將關東之師從聚合到離散的過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成為歷史的真實記錄。是客觀敘述,選項曲解文意。(2)鐘嶸評曹操之詩:“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闭埥Y合本詩的“悲涼之句”分析詩人的情感。答:__①憎憤?!傲x士”“討”“群兇”這些詞語用反諷的手法表明詩人對諸將的厭惡,對袁紹、袁術兄弟借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之實給予揭露,并對由此造成的戰亂感到憎憤。②失望。聯軍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力量渙散,由此詩人對諸將感到失望。③同情。詩人對因戰亂而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給予同情。___【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題干要求,即分析詩人的情感。通讀全詩,可將其分為三層,前4句為第一層,中間6句為第二層,最后6句為第三層,這三層分別抒發了詩人的憤懣之情、失望之情和對百姓的同情。解答時分別對每一層的情感概括分析即可。10.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淵明13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殫。(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清吹”“鳴彈”與“天氣佳”相呼應,表現了詩人面對時事而強作歡笑的心境。B.“柏下”表明所游地點在墓地的柏樹下,生與死的對照引人深思。C.“清歌”“綠酒”寫集會時朋友之間或唱歌奏樂或飲酒作樂的場景。D.“余襟良以殫”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詩人為歡作樂時完全放松的狀態?!窘馕觥俊 氨憩F了詩人面對時事而強作歡笑的心境”錯誤,“強作歡笑”分析不當,此處意在渲染出游場面的歡快氣氛和詩人的豁達與超脫。(2)有人評價此詩“平中見奇”,你對此是如何理解的?請簡要分析。答:__示例:①詩歌語言平實,場景普通。詩人用平淡的語言寫了在天氣晴好的日子里,與友人結伴出游、開顏歡飲的場景。②思想超脫,見識高邁。詩人能看破生死,安然享受當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___【解析】 理解本詩“平中見奇”的特點,主要從語言和內容兩方面分析。說平凡,如“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薄扒甯枭⑿侣?,綠酒開芳顏?!睂懺谀骋惶鞖夂蚝芎玫娜兆永?,和一些朋友結伴出游,就地開顏歡飲,或唱“清歌”,或吹管樂和彈奏弦樂以助興。這都是很普通的活動,詩所用的語言也很普通。說不平凡,因為所游是在人家墓地的柏樹下,要“為歡”偏又選擇這種容易引人傷感的地方。在引人傷感的地方能夠“為歡”的人,不是極端麻木不仁的庸夫俗子,應該就是胸懷極端了悟超脫,能勘破俗諦,消除對于死亡的畏懼的高人。淵明并不麻木,他明顯地“感彼柏下人”死后長埋地下所顯示的人生短促與空虛;并且又從當日時事的變化,從自身的生活或生命的維持看,都有“未知明日事”之感。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為歡”;還能做到“余襟良已殫”,即能做到胸中郁積盡消,歡情暢竭,當然有其高出于人的不平凡的了悟與超脫。1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答龐參軍陶淵明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蛴袛刀肪?,閑飲自歡然。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1)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13
A.第二聯中的“賞我趣”與第一聯中的“相知”照應,表明陶淵明、龐參軍二人志趣相投。B.“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一聯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意同,指不與俗人交往。C.前四聯為本詩的第一部分:第一聯以議論總起,第二、三、四聯承上寫詩人與龐參軍的交往。D.“幽居士”即“隱士”,據此可推知“無復東西緣”可以理解為“奔走求仕與自己無緣”?!窘馕觥俊項,“指不與俗人交往”說法錯誤,“談諧無俗調”意思是“談話投機毫不俗氣”,并不是指不與俗人交往。(2)本詩主要抒發了哪些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答:__示例:①通過對與龐參軍交往的回憶,表達出與朋友深厚的情誼;②立志歸隱,不愿出仕的心愿;③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以及對友人的祝福與未來相會的期盼。___【解析】 鑒賞詩歌情感,一定要根據詩歌所寫的內容進行。本題問本詩抒發了哪些情感,仔細閱讀詩歌,可知“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蛴袛刀肪?,閑飲自歡然”通過對與龐參軍交往的回憶,表達出與朋友深厚的情誼?!拔覍嵱木邮?,無復東西緣”寫詩人自己立志歸隱,不愿出仕的心愿?!拔镄氯宋┡f,弱毫多所宣。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但愿先生保重貴體,將來相會不知在何年。寫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以及對友人的祝福與未來相會的期盼。閱讀提升練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嗪孝俨懿俦鄙咸猩?,艱哉何巍??!羊腸坂詰屈②,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④詩,悠悠使我哀。13
【注】?、佟犊嗪小罚涸瓰闃犯f題,曹操借此舊題,抒發艱苦軍旅生涯中的悲壯情懷。②詰(jié)屈:迂回曲折。③怫(fú)郁:憂傷不樂。④《東山》:《詩經·豳風》篇名,寫遠征軍人返鄉的情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詩一開篇就寫出太行“巍巍”高聳的蒼莽之景,接著用粗放的筆觸,勾勒太行山凜冽、蕭條的冬景,襯托行軍的艱苦。B.“巍巍”疊用,展示出太行山的高聳入云;坂曰“羊腸”,寫出山道狹窄迂回:“車輪為之摧”,寫出山道之艱險。寫山寫道,都是從正面落筆。C.第十一到第十四句抒寫了詩人羈身于艱險的軍旅生活,面對著荒寂的太行山野,思鄉之情涌上了心頭。D.這首詩不僅以寫景取勝,而且以抒情見長。不論是“嘆息”,還是“怫郁”;不論是“思東歸”,還是“悲《東山》”,都真切動人?!窘馕觥俊項,“都是從正面落筆”錯誤,“車輪為之摧”意思是“一路顛簸車輪斷”,車輪都因山道而“摧”,可見山道有多么艱險,這是從側面寫山道艱險。(2)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答:__示例:感嘆行軍之艱險。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詩人對長期征戰不得歸家的士卒的同情和深切關懷。擔薪做炊的憫傷。安定天下的悠悠壯思。___【解析】 從詩中來看,詩歌前八句都是描寫行軍途中的艱險之狀,感嘆行軍的艱難;“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寫出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表現了詩人對征戰士卒的同情和關懷;“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寫出艱難處境下求生存的憫傷;“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兩句表明了詩人隱以周公自命,抒發了安定天下的悠悠壯思。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西江懷古杜牧上吞巴漢控瀟湘,怒似連山靜鏡光。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①投棰更荒唐。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范蠡②清塵何寂寞,好風唯屬往來商?!咀ⅰ俊、傥旱?、苻堅:魏帝即曹操,《吳志·步騭傳》記載曹魏將領以沙囊填塞長江并借以南侵孫吳。前秦苻堅欲伐東晉時,有“投鞭斷流”的故事。②范蠡: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后隱去歸商。(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13
A.首聯點明了“西江”的地理位置,又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西陵江水動靜各異的壯闊景象。B.頷聯將曹操渡江攻打東吳與前秦苻堅投鞭斷流二事相對比,寫出了兩位英雄特殊的人生際遇。C.頸聯對仗工整,生動描摹出大江之上釣船航行漁歌唱響,萬里飛旋的江上沙鷗挑弄夕陽的景象。D.尾聯使用對比的手法,將智謀極高、財富極多的范蠡與今日江上往來的商人作比,表達了詩歌的主題?!窘馕觥俊 皩Ρ取卞e,“曹操渡江攻打東吳”與“前秦苻堅投鞭斷流”并非對比關系,這二者是并列的事例。(2)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三類人?作者對他們分別持怎樣的情感態度?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__示例:①第一類人:意欲建立功業卻又狂妄自大的人,如縫囊填江的曹操、投鞭斷流的苻堅,表達了對他們狂妄與荒唐做法的微諷和不認同。②第二類人:位高權重卻能及時抽身、放下權利的人,如隱去歸商的范蠡。表達了對不被當世理解的這類人的同情與嘆惋。③第三類人:在現實人生中不被功名羈絆而能感受美好、追求當下幸福的人,如歌詠明月的釣魚者、享受好風的江上往來的商人。表達了對他們的肯定與認同。___【解析】 “范蠡清塵何寂寞”,范蠡如今又何在呢?還不是一抔黃土、化為清塵?!凹拍币辉~表達了對范蠡這類位高權重卻能及時抽身、放下權利的人不被當世理解的同情與嘆惋?!扒镝烎锤杳髟?,萬里沙鷗弄夕陽”,江上漁歌陣陣,沙鷗嬉戲翻飛,夕陽西下,明月東升,又何嘗因為這些狂人而改變半分?“好風唯屬往來商”,江上的好風依然在吹,卻都付與了往來江上的商人。像釣魚者和商人這樣在現實人生中不被功名羈絆而能感受美好、追求當下幸福的人,作者表達了對他們的肯定與認同。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赤 壁杜庠①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咀ⅰ俊、俣赔裕好鞒娙?,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A.首聯詩人以驚人的藝術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13
B.頷聯分述諸葛亮和曹操,諸葛亮縱逞其才智終究也是枉費心機,曹操根本不把孫權放在眼里。C.頸聯出句描寫曹軍的雄姿,將赤壁大戰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使人感到英氣逼人,用筆鋒利。D.尾聯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了眼前風物,面對荒磯鷗鳥、衰草寒煙,詩人不禁感慨萬端?!窘馕觥俊 邦i聯出句描寫曹軍的雄姿”錯,此句寫的是曹軍的失敗。(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__示例:第一問:詩人對歷史的變遷(或歷史滄桑、或人生如夢……)和現實的“荒涼”(或仕途失意、或生活坎坷……)傷感。第二問:①懷古傷今(或傷己),前五句回憶赤壁大戰和三國人物;②用典,第六句化用《赤壁賦》語句;③借景抒情(或以景結情),尾聯對句以景物描寫收束全詩。___【解析】 這是作者經過赤壁時,回憶起一千二百年前發生在這里的一場大戰而寫出的一首懷古詩。詩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舉重若輕地把一場歷史的風雷任意驅遣于筆底,并從一定角度對當年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給予評價。首聯“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詩人以驚人的藝術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然而,句中著一“本”字,則明白暗示了其驕兵必敗,“雄圖”終將化為泡影的歷史結局。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赤壁歌送別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①唐突②留余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咀ⅰ俊、裒L鯢:大魚名,比喻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②唐突:觸犯。(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A.首句寫出了赤壁之戰前緊張的氛圍,“二龍爭戰”指曹操和孫劉聯軍對峙,勝負一戰而定。B.次句緊承首句,直接寫出赤壁之戰的結果,曹操大軍樓船被橫掃一空?!皰摺薄翱铡睒O寫周瑜軍隊勢如破竹的戰力。C.第二句直接描寫赤壁戰場上大火的慘烈,“張”“照”,表現了曹操軍隊的氣勢。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飽含著作者對周瑜的贊美,表現了周瑜泰然從容、氣定神閑的儒將風度。13
【解析】 C項說第二句“張”“照”,表現了曹操軍隊的氣勢,此說法不妥,因為曹操是失敗者,李白表現的應該是東吳軍隊的氣勢。(2)本詩主要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答:__示例:①懷古之情:前四句寫赤壁之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對不義戰爭的否定;②送別之意:后四句主要寫送別之情。希望朋友觀看赤壁古戰場的景象,經常來信告知,表達了自己壯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對朋友奮發有為的期許。___【解析】 需結合全詩和注釋進行分析。作者寫作以“赤壁歌送別”為題,少不了送別之意的傳達,結尾“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边€有對友人的期望——把赤壁古戰場的景象向我描述,表達了自己的壯心不已的豪情,并借以鼓勵友人;此外,送別詩,詩文由古赤壁之戰起筆,寫赤壁之戰景象,表現對歷史的感悟,對戰爭的感慨,流露出懷古之意。簡要分析作答,先概括情感,再結合內容進行分析說明即可。5.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題目。詠貧士陶淵明萬族各有托①,孤云獨無依。曖曖②空中滅,何時見余暉?朝霞開宿霧③,眾鳥相與飛。遲遲出林翮④,未夕復來歸⑤。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知音茍不存,已矣何所悲?!咀ⅰ俊、偃f族:自然界眾多的事物。②曖曖:日光昏暗的樣子。③宿霧:夜間的霧氣。④翮(hé):鳥的翅膀,代指孤鳥,喻作為貧士的詩人。⑤未夕:比喻年齡未老。陶淵明歸隱時只四十一歲。(1)對本詩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A.首二句以“孤云”自喻,與各有所托的“萬族”形成對比。B.中間四句用獨鳥比況,表示與逐隊群飛的“眾鳥”的區別。C.由“未夕復來歸”可推知本詩當作于《歸去來兮辭》之前。D.量力而行,遵守大道,寧愿忍受饑寒,可見詩人志趣高潔?!窘馕觥俊∮伞聪蛠須w’可推知“本詩當作于《歸去來兮辭》之前”錯誤?!稓w去來兮辭》作于作者辭官之初;而這首詩,結合注釋⑤可知寫于作者歸隱之后,因而不能說本詩當作于《歸去來兮辭》之前。(2)關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兩種說法,請評析之。(甲)世無“知音”,與前文“萬”“眾”“孤”的對比呼應?!昂嗡闭f明寓憤于中,悲不自勝。13
(乙)舉世皆依乘風云,而己獨無攀援飛翻之志。寧忍饑寒以守志節,縱無知此意者,亦不足悲。答:__示例:關于本詩末句的情感,甲乙兩個說法是相通的:甲認為,詩人以一己高潔的堅守來對抗整個社會的骯臟,詩人永遠是孤獨的,自然悲憤難以言表;乙認為,詩人堅守志節甘愿忍受一切,是一種完全自覺自愿的行為,內心強大的人不會對個人境遇有什么悲傷?!氨蛔詣佟笔轻槍φ麄€社會的墮落而發,“不足悲”是對自己堅守志節的個人遭遇的自信。__【解析】 甲認為,“世無‘知音’,與前文‘萬’‘眾’‘孤’的對比呼應”,詩人以一己高潔的堅守來對抗整個社會的骯臟,詩人永遠是孤獨的,自然悲憤難以言表;乙認為,“舉世皆依乘風云,而己獨無攀援飛翻之志”,詩人堅守志節甘愿忍受一切,是一種完全自覺自愿的行為,內心強大的人不會對個人境遇有什么悲傷。從表面看,甲乙的觀點似乎是矛盾的,但細細品來,才發現甲“悲不自勝”的觀點是針對整個社會的墮落而發的,乙的“不足悲”是對自己堅守志節的個人遭遇的自信。由此得出甲乙的說法是相通的。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移居(其二)陶淵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D )A.全詩生動地描繪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C.“相思則披衣”的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最后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窘馕觥俊項,“全詩……描繪了……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錯誤,“登高賦詩”只是詩人描繪的其中一個場景,詩中還寫了農耕生活的情景,全詩以描寫美好的人際關系為主,最后四句以議論作結。B項,“邊飲酒邊斟酌詩句”錯誤,“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應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邊飲酒邊斟酌詩句”。C項,“披衣起彷徨”錯誤,應為“披上衣服起來談笑”。(2)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了哪種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答:__13
示例:樂趣: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系的樂趣,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情的樂趣。表現:主要是運用白描手法,將人與人之間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飲、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盡情地表現出來。___【解析】 首先分析詩中描寫生活場景的句子,體會蘊含的情感,把握其中的樂趣?!斑^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過門輒呼,無須士大夫之間拜會邀請的虛禮,態度村野,更覺來往的隨便。大呼小叫,毫不顧忌言談舉止的風度,語氣粗樸,反見情意的直率?!稗r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有酒便互相招飲,有事則各自歸去,在這個小小的南村,人與人的關系非常實在,非常真誠。接著分析表達這種樂趣的手法。詩人前八句運用白描手法,將人與人之間無拘無束、純真質樸的友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讀《山海經》陶淵明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本詩以樸素的語言開頭,描繪出美麗清爽的環境:初夏時節,草木生長,綠樹繞屋,濃蔭滿地。B.“眾鳥欣有托”,一個“欣”字,用擬人手法,寫出鳥兒飛還鳴啼的樂趣,有“羈鳥戀舊林”的深意。C.“微雨”“好風”的“微”“好”二字互文,風吹面不寒,雨潤衣不濕,和風細雨令人興致極佳。D.“俯仰”兩句說詩人雖身在茅屋,但神思馳騁,浮想聯翩,抒發隱居讀書的感受,點破全詩主旨?!窘馕觥俊 靶馈弊植]有“‘羈鳥戀舊林’的深意”,而是借鳥喻人,表達對當時生活的滿足。(2)在《讀〈山海經〉》一詩中,詩人描繪出了哪些生活樂趣?請簡要分析。答:__示例: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五個方面的樂趣:住處草木繁盛,環境清幽;隱居田園,無塵世紛擾;躬親耕作,自食其力,順乎自然;時鮮待客,把酒言歡;縱情想象,沉醉書卷。___【解析】 13
首先要讀懂詩句的內容和思想情感。解答此題,需要對全詩內容進行分層歸納概括,提煉出詩人的樂趣。具體作答時,可結合當時的環境、人物的活動、詩人的情感等來組織答案。這首詩可以分四層:前四句描繪出美麗清爽的環境:初夏時節,草木生長,綠樹繞屋,濃蔭滿地。五至八句寫了詩人親自耕作,自食其力。九至十二句寫了詩人把酒言歡的樂趣。最后四句寫詩人縱情想象,沉醉書卷的樂趣?;卮饡r要分點作答。8.閱讀下面這兩首古詩,完成后面題目。論詩三十首(其四)[金]元好問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①,未害淵明是晉人。舟中讀陶詩[清]龔自珍陶潛酷似臥龍豪②,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③一分騷?!咀ⅰ俊、亵嘶噬希呼嘶噬先?,指上古時代的人。②該句末尾詩人小注云:“語意本辛棄疾。辛棄疾詞《賀新郎·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雹哿焊Γ杭础读焊σ鳌?,古樂府曲名?!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元好問認為陶淵明的詩歌語言平淡、自然天成,有真淳雋永、萬古常新的永恒魅力。B.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詩句很好地印證了元詩前兩句所持的觀點。C.龔自珍認為陶淵明和諸葛亮一樣有杰出的政治才能,精神品格又都像松菊那樣高潔。D.兩首詩各有側重,元詩著眼于陶詩的語言特色,龔詩關注陶淵明的人生志趣和追求?!窘馕觥俊 褒徸哉湔J為陶淵明和諸葛亮一樣有杰出的政治才能”錯,陶淵明和諸葛亮相似之處應該是都有高潔宏遠的風度和志趣,并非“杰出的政治才能”。(2)元好問和龔自珍在論述陶詩時所持的相同觀點是什么?請簡要分析。答:__示例:他們都認為陶詩表面平淡恬靜,作品中亦透露出對現實的關照。①元詩中“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兩句表明,雖然陶淵明高臥南窗,向往古代,自稱是上古時代的人,但并不妨礙他仍然是晉人,他并沒有超脫世外,而是運用自然平淡的文筆反映了晉代的現實。②龔自珍詩中“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則說不要認為陶淵明只是平淡恬靜,他的作品風格卻有三分之二像諸葛亮的《梁甫吟》,三分之一像屈原的《離騷》,兼具二者關心現實和對現實憤郁不平的思想感情。___【解析】 13
本題題干要求對比兩首詩中對陶淵明詩歌觀點的相同之處,那么要從兩首詩歌中分別找到評價陶淵明詩歌的句子,然后根據詩句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找到相同點即可。元好問的詩歌中,前兩句意思是“陶淵明的語言平淡、自然天成,摒棄纖麗浮華的敷飾,露出真樸淳厚的美質,令人讀來萬古常新”,表現了陶詩語言的平淡,后兩句意思是“陶淵明自謂自己是上古時代的人,但并未妨礙他仍然是個晉人”,表現了陶淵明雖自稱上古之人,但仍然是關照晉代的現實的;龔自珍的詩中“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意思是“不要相信陶淵明的詩歌只有平淡,其詩歌中有三分之二《梁甫吟》,三分之一《離騷》”,像《梁甫吟》《離騷》一樣,關注了社會現實。故兩首詩的相同觀點是既肯定了陶詩的平淡,也寫出了其詩歌的關注現實的特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