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兼愛(50分鐘,45分)一、基礎達標(25分)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 事:事務B.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進攻C.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察:考察D.故虧兄而自利虧:損害【解析】選B。攻:治療。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必知亂之所自起蚓無爪牙之利B.焉能攻之且焉置土石C.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大夫各愛其家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解析】選D。兩個“其”都是代詞,他(們)的。A項,“之”,助詞,主謂之間/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焉”,副詞,才/疑問代詞,哪里。C項,“則”,連詞,表順承/動詞,表示判斷。3.下列句子中的“獨”字,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治亂者何獨不然A.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乎B.蓋失強援,不能獨完C.嘗獨立,鯉趨而過庭D.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解析】選A。例句和A項中“獨”都當“難道”講。4.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6
盤古說:我開。共工說:我撞。女媧說:我______??涓刚f:我追。精衛說:我________。后羿說:我射。倉頡說:我造。神農說:我嘗。燧人說:我________。有巢說:我搭。鯀說:我堵。禹說:我________。干將、莫邪說:我鑄。魯班說:我鋸。孫子說:我謀??鬃诱f:我________。孟子說:我________。老子說:無為。莊子說:自在……這樣,開天辟地、利用自然、制造工具、創立學說的先秦文化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答案(示例):補 填 鉆 疏 仁 義5.將下面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5分)譯文:??????????????????????????????????????????????????????????????????????????????????????????????????????????????????????????????????????????????????????????????????????????????????????????????????????????????????????????????????????????????????????????????????????????????????????????????????????????????????????????????????????????????????????????????????????????????????????????????????????????????????(2)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5分)譯文:????????????????????????????????????????????????????????????????????????????????????????????????????????????????????????????????6
?????????????????????????????????????????????????????????????????????????????????????????????????????????????????????????????????????????答案:(1)假若天下人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嗎?(2)因此天下的人都相親相愛就會治理好,都相互憎惡則會混亂。二、拓展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幽友栽?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怨惡,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勞;腐朽余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鄙弦源藶橘p罰,甚明察以審信。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眲t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煜轮傩战陨贤谔熳佣簧贤谔靹t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墨子·尚同上》,有刪節)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6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窘馕觥窟xA。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結構對稱,中間要斷開,排除B、D兩項;最后一句中有判斷句“此……者也”,“今若天”后不能斷開,“天”做后面句子的主語,排除C項。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墨翟,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種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賞,相傳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戰國之前“百姓”也指貴族,如,《詩經·天?!贰叭豪璋傩铡?鄭玄注為:“百姓,官族姓也?!盌.“五刑”指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罰,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所指各異,秦以前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窘馕觥窟xB?!叭笔侵袊糯⒅凶钭痫@的三個官職的合稱?!渡袝髠鳌贰抖Y記》等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周禮》則以“太師”“太傅”“太?!睘椤叭??!叭笔枪俾毑皇蔷粑?。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子認為,上古時期由于百姓之間相互殘害,導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幫助別人,進而造成天下混亂,民眾猶如禽獸一般。B.墨子認為,天下大亂的原因在于沒有行政長官,故只要選擇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為天子,天下即可達到清平大治的境界。C.文章認為,民眾判斷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見為準,而不能與下面相互勾結,這樣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懲罰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議的。D.墨子認為,天下混亂是由于沒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領,因此主張要選擇“仁人”“賢者”來擔任國家各級領導并有效治理國家?!窘馕觥窟xB?!肮手灰x擇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為天子,天下即可達到清平大治的境界”錯,是主觀臆斷。9.把下列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1分)(1)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4分)6
譯文:????????????????????????????????????????????????????????????????????????????????????????????????????????????????????????????????(2)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3分)譯文:????????????????????????????????????????????????????????????????????????????????????????????????????????????????????????????????(3)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4分)譯文:?答案:(1)因此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意見對而別人的意見錯,因而相互攻擊。(2)上面根據這些方面來行使賞罰,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審慎而有信。(3)去掉你們不好的話,學習天子的好話;去掉你們不好的行為,學習天子的好行為?!緟⒖甲g文】墨子說:古時人類剛剛誕生,還沒有刑法政治的時候,人們用言語表達的意見,也因人而異。人越多,他們不同的意見也就越多。因此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意見對而別人的意見錯,因而相互攻擊。所以在家庭內父子兄弟常因意見不同而相互怨恨,使得家人離散而不能和睦相處。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藥相互殘害,以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幫助別人;有余財者寧愿讓它腐爛,也不分給別人;有好的啟發也自己隱藏起來,不肯教給別人。以致天下混亂,有如禽獸一般。明白了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于沒有行政長官。所以(人們)就選擇賢能的人,立之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認為他的力量還不夠,因而又選擇天下賢能的人,把他們立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認為天下地域廣大,他們對于遠方異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別,還不能一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劃為萬國,然后設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已立,又認為他們的力量還不夠,又在他們國內選擇一些賢能的人,把他們立為行政長官。6
行政長官已經設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發布政令,說道:“你們聽到善和不善,都要報告給上面。上面認為是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上面認為是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上面有過失,就應該規諫,下面有好人好事,就應當廣泛地推薦給國君。是非與上面一致,而不與下面勾結,這是上面所贊賞,下面所稱譽的。假如聽到善與不善,卻不向上面報告;上面認為對的,也不認為對,上面認為錯的,也不認為錯;上面有過失不能規諫,下面有好人好事不能廣泛地向上面推薦;與下面勾結而不與上面一致,這是上面所要懲罰,也是百姓所要非議的?!鄙厦娓鶕@些方面來行使賞罰,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審慎而有信。國君是這一國的仁人。國君發布政令于國中百姓,說道:“聽到善和不善,必須報告給天子。天子認為是對的,大家都必須認為對;天子認為是錯的,大家都必須認為錯。去掉你們不好的話,學習天子的好話;去掉你們不好的行為,學習天子的好行為?!蹦敲?還怎么能說天下會亂呢?我們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天子能夠統一天下的意見,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與天子一致,而不知道與天一致,那么災禍還不能徹底除去?,F在假如天刮大風下久雨,頻頻而至,這就是上天對那些不與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懲罰。所以墨子說:“古時圣王制定五種刑罰,確實用它來治理人民。就好比絲線有紀(絲頭的總束)、網罟有綱一樣,是用來收緊那些不與上面意見一致的老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