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鵬之徙于南冥(45分鐘,50分)一、基礎應用(24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A.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憤怒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 覆:傾倒C.故夫知效一官 效:授D.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解析】選A。怒:奮起、奮發。2.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①而后乃今培風?、诒壁び恤~?、鄹脖谯晏弥稀、艽诵〈笾q也?、荻饕粐摺、薅鶜庵q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解析】選B。①“培”通“憑”;②“冥”通“溟”;④“辯”通“辨”;⑤“而”通“能”;⑥“辯”通“變”。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而后乃今將圖南 B.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C.其堅不能自舉也 D.沛公欲王關中【解析】選C。A、B、D三項,都是名詞用作動詞;C項,形容詞用作名詞。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8
【解析】選D。A項,前往;適合。B項,副詞,則、就;代詞,這。C項,什么;厭惡。D項,均為連詞,還是。5.從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而彼且奚適也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C.彼且惡乎待哉D.齊諧者,志怪者也【解析】選C。例句與C項是賓語前置。A項,介詞結構后置;B項,定語后置;D項,判斷句。6.下列對本文內容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莊子》的首篇,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講,都堪稱《莊子》的代表作。B.本文集中表現了莊子的虛無主義和絕對自由思想,這思想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C.這種絕對自由的思想,實際是消極避世的人生觀,使人對現實采取消極虛無的態度。D.追求絕對自由,也體現了莊子不與統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進階級的思想?!窘馕觥窟xD?!按砹讼冗M階級的思想”錯。應為“代表莊子的沒落貴族思想”。7.在一場“個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的辯論賽中,正方認為“個性需要刻意追求”,針對正方的論述,請你站在反方立場,加以論辯。要求:①語言準確連貫;②觀點鮮明;③不少于100字。(6分) 正方:我方認為,個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先天的個性都有缺陷,刻意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個性就應該成為我們每個有志青年的自覺行為;其次,人不是產品,不是機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難免讓人產生厭煩,我就是我,與眾不同才是每個人的個人魅力所在,但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唯有通過“習”才能“相遠”,這個“習”就是刻意追求,這個“相遠”就是個性的差異。所以,我方認為個性需要刻意追求?! 》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8
我方認為,個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首先,個性是天生的,遺傳是最主要的因素,后天的刻意追求很難改變一個人的個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性相近”并不代表“性相同”,說明還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就是個性,既然有了差異的個性了,你再去追求模仿別人的個性,最后就等于失去個性。所以,我方堅決認為個性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觀點明確,能扣住正方論述來辯駁,能自圓其說,符合邏輯即可)8.仿照示例,從下列構字部件中任選兩個不同的部件,另組一個漢字,并用該字組成一個雙音詞,再以該詞立意,寫兩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積極;②語句整齊;③不超過20字。(6分)構字部件: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十構字詞示例: ナ+又→友→友善感想示例:行友善營造溫馨社會 講真誠建設美好家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創文明社會 建和諧中國示例二:(禾+日→香→書香) 博覽群書通曉天下事理 沐浴書香養成高尚人格二、拓展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觸蠻之戰,蝸角之爭魏瑩與田侯牟①約,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首②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奔咀勇劧鴲u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亂人,不可聽也?!比A子聞而丑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人也;謂伐之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本?“然則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被葑勇勚姶鲿x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薄坝袊谖佒蠼钦咴挥|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本?“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痹?“知游心于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痹?“通達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笨统龆蝗粲型鲆??;葑右?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當之?!被葑釉?“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選自《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8
【注】①瑩,魏惠王名;田侯牟,齊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嗃(xiāo),吹竹管聲,大的聲響。吷(xuè),如口吹物發出的小聲音。這句話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會有嘟嘟的響聲;吹著劍首的環孔,只會有絲絲的聲音罷了。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犀首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B.犀首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C.犀首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D.犀首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解析】選A。斷句時注意“曰”“也”“而”等標志性詞語,“而”表修飾,連接“聞”與“恥之”,中間不能停頓,排除C、D;“為君”不能作“請受”的賓語,而應作“攻之”的狀語,排除B。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乘”,指四匹馬拉的車?!叭f乘之君”指大國的國君。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笆稹焙掀甙苏砷L。C.古代“十歲”為“一旬”,如:年過六旬,八旬老者?!把形迦铡睉甘炅阄逄?。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職的官員;或對父母長輩的稱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窘馕觥窟xC。C項,古代天干紀日,每十日周而復始,稱“一旬”,“旬有五日”中“有”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為齊國毀約而要發動戰爭的主戰派,是要爭一口氣;反對戰爭的反戰派,是顧及王家基業;這兩者本質上都是主張“有為”的。B.華子既反對主戰,也反對反戰,是最合乎“無為之道”的,但是華子卻不愿意講,只是說:“您還是求助于清虛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晉人用“蝸角虛名”的寓言,讓魏瑩明白為名利而戰是多么渺小?!拔伣翘撁钡墓适?想象奇特,形象中蘊藏著不易領悟的“道”。8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戰國時期諸侯間的戰爭是為了名利的行為,予以否定;同時,也宣揚了道家的無為思想?!窘馕觥窟xB。B項,理解錯誤,華子表面上是主張“無為”的,但他無法把道理說清楚。只有戴晉人的主張最合乎“無為之道”。1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譯的重點是:“壞”,動詞,毀壞;“所苦”,受苦的事;“惝然”,神情恍惚;“亡”,丟失。另外還要注意整個語句的流暢,補寫出中間的省略成分,判斷句式翻譯時要加上“是”。參考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墻,筑城已經七八丈高了,接著又把它毀掉,這是讓服役之人受苦的事。(2)戴晉人離開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附【譯文】魏惠王與齊威王訂立盟約,而齊威王違背了盟約。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殺齊威王。將軍(公孫衍)知道后認為可恥,說:“您是大國的國君,卻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報仇!我愿統率二十萬部隊,替您攻打齊國,俘獲齊國的百姓,牽走他們的牛馬,使齊國的國君心急如焚熱毒發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齊國的土地。齊國的大將田忌望風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斷他的脊骨?!奔咀又篮笥终J為公孫衍的做法可恥,說:“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墻,筑城已經七八丈高了,接著又把它毀掉,這是讓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戰爭不起已經七年了,這是你王業的基礎。公孫衍實在是挑起禍亂的人,不可聽從他的主張?!比A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孫衍和季子的做法,說:“極力主張討伐齊國的人,是撥弄禍亂的人;極力勸說不要討伐齊國的人,也是撥弄禍亂的人;評說討伐齊國還是不討伐齊國為撥弄禍亂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撥弄禍亂的人?!蔽和跽f:“既然如此,那將怎么辦呢?”(華子)說:“您還是求助于清虛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8
惠子知道了,引見戴晉人。戴晉人對魏王說:“有叫蝸牛的小動物,國君知道嗎?”(魏王)說:“知道?!?戴晉人說:)“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左角叫觸氏,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右角叫蠻氏,當時他們相互為爭奪地盤而戰爭,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數萬,追逐敗兵十五天而后返回?!蔽和跽f:“咦!那都是虛妄的言論吧?”(戴晉人)說:“讓我為您證實這些話。您認為四方與上下有盡頭嗎?”魏王說:“沒有止境?!?戴晉人)說:“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無窮的境域里遨游,卻又返身于人跡所至的狹小的生活范圍,(這狹小的生活范圍處在無窮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樣吧?”魏王說:“是的?!?戴晉人又)說:“在這人跡所至的狹小范圍內有一個魏國,在魏國中有一個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與那蠻氏相比有區別嗎?”魏王回答說:“沒有?!贝鲿x人離開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葑右娢夯萃?魏王說:“戴晉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論?!被葑诱f:“吹起竹管,就會有嘟嘟的響聲;吹著劍首的環孔,只會有絲絲的聲音罷了。堯與舜,都是人們所贊譽的圣人;在戴晉人面前稱贊堯與舜,就好比那微弱的絲絲之聲罷了?!比?、經典研讀(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一)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二)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莊子·知北游》)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莊子·大宗師》)13.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儒家與道家不同的生死觀。(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結合文段中的句子“有殺身以成仁”“舍生而取義者也”“是天地之委順也”“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進行概括。8
參考答案:儒家的生死觀是以道德為核心的,認為生命固然珍貴,但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仁義或道義。道家的生死觀是以自然為追求的,生死都是自然規律。14.結合材料,簡要談談儒家生死觀或道家生死觀的現實意義。(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儒家道德主義的生死觀有助于人們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積極進取,賦予有限的生命以無限的價值,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道家的觀點閃耀著唯物主義思想的光輝,有利于人們正確認識生命現象,正確處理生死問題,消除對死亡的焦慮,坦然面對死亡。附【譯文】(一) 有高尚志向、節操的人及仁義之人,沒有貪生怕死出賣正義的人,卻有舍生忘死維護正義的人?! ∩俏宜矏鄣?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二) 這是天地把形體托付給了你;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據有,這是天地給予的和順之氣凝積而成;性命也不是你所據有,這也是天地把和順之氣凝聚于你;即使是你的子孫也不是你所據有,這是天地所給予你的蛻變之形?! ∷篮蜕敲ǖ?。它有如黑夜和白天的恒常變化,是自然規律。這是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都是萬物的本性?!緩娀嵘块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鬃釉?“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莊子·人間世》)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孔子、孟子、莊子對“命”的認識各自側重在什么地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孔子側重知命,孟子側重修身立命,莊子側重安命。2.孔子、孟子、莊子的命運觀你更欣賞哪一個?為什么?(5分)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賞孔子的“知命”?!爸本褪浅姓J世界客觀存在的必然性,人唯有知命,才能懂得責任,才能成為君子。示例二:我更欣賞孟子的“立命”。因為人只有懂得修身立命,通過努力修身養性、勤奮學習來改變所謂的天命,才能積極地創造新的命運,而不被天命束縛。示例三:我更欣賞莊子的“安命”。因為只有安于命運,才能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才能永葆樂觀心態笑對變幻不定的塵世,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觀點2分,理由3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