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統編版(2019)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七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會議是()A.中共二大B.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共三大D.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3.1921年6月,孫中山說道:“因中國積弱,主權喪失已久,宜先求富強,使世界各強國皆不敢輕視中國,賤待漢族。實行積極的民族主義,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對外侮。”這說明孫中山( )A.意識到民生主義比民族主義更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民族主義C.認為民生主義有助于實現民族的獨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綱領的合理成分4.1928年7月,在彭德懷和滕代遠的領導下,湖南國民黨軍獨立第5師一部舉行平江起義。起義成功后,部隊組成了紅軍第5軍。12月初,紅5軍到達寧岡與紅四軍會師。這說明當時( )A.“工農武裝割據”成為全黨共識B.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C.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影響力在擴大D.革命統一戰線得到鞏固5.當《凡爾賽條約》的內容傳回時,消息靈通的中國人群情激昂。蔣介石日記記載:“排日風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國國民第一次之示威運動,可謂破天荒之壯舉。”此“壯舉”是( )A.新文化運動B.五四運動C.國民革命運動D.國共合作6.一首贊歌中寫道:“一聲驚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喚起工農千百萬,風雷滾滾來天半,同心干,紅旗漫卷映河山……”這首贊歌所紀念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B.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C.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7.“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井岡山“歷史紅”是因為在這里( )A.建立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B.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C.首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11頁共11頁,D.扭轉了黨的“左”傾錯誤8.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了《國家進口關稅稅則》,將進口稅的最高稅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國民政府再次提高進口稅率,比1930年的最高稅率提高50%以上。這說明國民政府( )A.為實現關稅自主做準備B.注重保護國內民族工業C.旨在避免經濟危機沖擊D.積極抵制日本侵華戰爭9.國民政府財政部與實業部聯合發行“民國二十一年江浙絲業短期公債”共300萬元,支持兩省絲業收購蠶繭和改造設備。當時國民政府這一做法( )A.利于改善民族工業的經營環境B.為抵御外侮奠定了物質基礎C.加速官僚資本掌控經濟命脈D.極大地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10.1920年到1936年,中國關內各省進口的棉紗及棉制品由占進口凈值的32.4%銳減為1.7%,鋼鐵、機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長為25.2%。這種變化說明了( )A.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B.政府重視輕工業的發展C.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D.近代工業布局明顯改善11.20世紀前期,上海很多工廠職工熱衷于自發組織兄弟會、姐妹會和關帝會等,以及加入廣東幫、寧波幫和山東幫等地方幫口,希望以這些組織為靠山。這說明了,當時( )A.成立共產黨組織的必要性B.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C.上海的階級矛盾比較尖銳D.上海的社會治安比較混亂12.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當時中國共產黨( )A.脫離中國民主革命實際B.已經建立起革命統一戰線C.受共產國際的影響較大D.深化了對中國國情的認識,14.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貴州省遵義召開會議,決定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張聞天負總責。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統一指揮紅軍的行動,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遵義會議( )A.使紅軍跳出敵人的包圍圈B.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C.使中國革命從此一帆風順D.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15.長征期間,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民族矛盾加劇,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進行重大調整。這一調整是指( )A.召開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B.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路線C.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D.召開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16.“將他們‘轟’下了臺,這樣重大的決定,不是經共產國際提出,而是由中國共產黨自己做出,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A.遵義會議B.八七會議C.南昌起義D.秋收起義17.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地( )A.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高漲B.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民生產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產D.人民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18.中共二大發表的宣言說,中國的廣大農民有極大的革命積極性,是革命運動中的最大要素;小資產階級的大量群眾因遭受極大痛苦會加入到革命的隊伍里面來,工人階級將會變成推倒在中國的世界資本帝國主義的革命領袖軍。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A.強調了農民階級的領導地位B.認為資產階級是革命的敵人C.對國情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D.正式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19.1919年11月,全國各界聯合會在上海成立,發表宣言:“數月以來,國內之群眾運動,風起云涌,雖受種種壓迫,而前仆后繼,不少顧卻;大義當前,絕不退讓……全國各地,知合群自救為萬不可緩之圖。”這說明,當時參加聯合會的各界團體( )A.對社會改造道路認識趨于一致B.愛國覺悟得到提高C.反思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弊端D.接受了馬克思主義20.不同歷史時期黨員構成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不斷發展。對下表中黨員構成變化的原因理解準確的是( )第11頁共11頁,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表時間工人農民其他1927年4月51%19%30%1928年10%76%14%A.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B.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C.國民大革命運動蓬勃展開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題14分,第22題16分,第23題14分,第24題16分,共60分。)21.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開辟、道路創新和道路自覺,關系著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堅持道路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咎剿髦贰坎牧弦弧≡诮拿鞯霓D型中,世界力圖“改變中國”,……我們自己也在內部改變……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康有為,無論是孫中山,還是毛澤東……都在嘗試利用各種方法,內部改變著“清代中國”,不斷催生著一個嶄新的中國。——裴鈺《改變中國》(1)請分別寫出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稱?!靖锩贰坎牧隙 ∵@是一聲砸向舊世界的錘頭撞擊,和著十月革命的驚天霹靂。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發力,鍛造出一個族駛向復興彼岸的航跡。——《信念永恒》(2)“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是指哪一事件?該事件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什么?材料三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共十九大報告(3)材料三中的“正確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和勝利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什么?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時,黨員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時,第11頁共11頁,黨員195人;1923年6月三大時,黨員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召開,即國民黨改組前后一年時間,黨員基本上沒有增加,一些地方還明顯減少。——王健英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料匯編》材料二 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過決議聲稱:我們過去有一個根本錯誤,就是在國民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劃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以為今天只能做國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點便違反了革命鐵律?,F在知道,革命就必須超越這個限制,不僅要努力爭取無產階級的實際領導權,而且要“做到工人農民及其他被壓迫階級的民主獨裁制,集中鐵路、航業、礦山、大工業于國家機關支配之下,以行向社會主義”。——《中共中央政治局對于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全體會議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的解釋》(1)根據材料一,概括1921年到1924年中共黨員人數的變化情況,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共決議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23.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組一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下列是“火燒趙家樓”事件親歷者的有關材料:①匡互生把曹宅窗戶打開,我在下面托了他一把,他就從小窗口爬進曹宅……放火燒了趙家樓。——周子同《火燒趙家樓》②匡見曹家朱門緊閉,警衛守門,便攀上大門旁的小窗,擊碎玻璃,掰開鐵欄,擠進院內??镌诓茉簝葘ふ也苋炅?,未見人影,即從臥室取出被褥等物,舉火焚燒,火焰沖天而起。——熊夢飛《憶亡友匡互生》③當走到曹宅前面的時候,那些預備犧牲的幾個熱烈同學,卻趁著大家狂呼著的時候,早已猛力跳上圍墻上的窗洞,把鐵窗沖毀,進入曾汝霖的住宅里去……因為他們到處搜不出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只得燒了他們借以從容商量作惡的巢穴,以泄一時的憤怒。——匡互生《五四運動紀實》材料組二 家國情懷,是學習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閱讀下列五四運動大事記:5月4日 北京學生3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合,高呼口號,舉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軍警鎮壓,捕去學生32人。5月7日 天津、濟南等城市群眾先后集會聲援北京學生。北京政府釋放全部被捕學生。5月25日 北京政府嚴令制止散發傳單、集眾游行、演講。第11頁共11頁,6月3日 北京學生在街頭講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 上海、天津學生聯合會分別急電全國,援救北京被捕學生。6月5日 上海工人開始罷工,要求釋放學生,罷免曹、章、陸。各地工人紛紛響應。6月10日 天津工人醞釀大罷工。徐世昌被迫下令準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3人辭職。6月28日 在海內外各界的強大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摘編自“五四運動紀念館”之“五四運動前后大事記”(1)根據材料組一,你認為“火燒趙家樓”事件中放火的是匡互生嗎?從史料可信度的角度說明理由。(2)根據材料組二,概括五四運動所取得的斗爭成果,并指出取得成果的具體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發揮的主要作用,并指出“五四”精神的內涵。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創造紅色區域,實行武裝割據,這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鄉村為中心”。后來這種理論和黨內“左”傾錯誤進行了數次的斗爭。材料二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強調:“奪取一省與幾省政權,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沒有中心城市、產業區域,特別是鐵路海員工廠工人群眾的罷工高潮,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政權的勝利。想‘以鄉村來包圍城市’‘單憑紅軍來奪取城市’,都只是一種幻想,一種絕對錯誤的觀念。”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經歷了兩次大的反復,兩次歷史性的偉大轉折,一次是從國民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一次是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到抗日戰爭的興起。(1)指出材料一、二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張。(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兩種革命道路的歷史地位。(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經過這兩次反復,中國民主革命是如何轉折的。參考答案第11頁共11頁,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A【解析】材料中的“紅船精神”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立者們敢為人先的精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會議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故A項正確。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故B項正確。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綱領,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項;中共三大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但并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故排除C項;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于1929年,不符合題意,故排除D項。3.C 【解析】根據題干“宜先求富強,使世界各強國皆不敢輕視中國”,可見民生主義(求富)有助于實現民族的獨立(自強),故選C項;“宜先求富強”反映出孫中山意識到實現民生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關系,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義比民族主義更為重要,故A項錯誤;“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對外侮”反映出孫中山倡導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民族主義,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孫中山的主張受到中共革命綱領的影響,故D項錯誤。4.C 【解析】根據材料“湖南國民黨軍獨立第5師一部舉行平江起義。起義成功后……紅5軍到達寧岡與紅四軍會師”并結合所學可知,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不斷壯大,影響力不斷擴大,故選C項;1928年“工農武裝割據”開始形成,還沒有成為全黨共識,排除A項;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排除B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革命統一戰線正式破裂,排除D項。5.B 【解析】由題干材料中“《凡爾賽條約》”“排日風潮”等信息,可知是指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國內爆發五四運動,故B項正確。6.A 【解析】“一聲驚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指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故選A項。7.C 【解析】1927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中國革命走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故選C項。8.B第11頁共11頁,【解析】材料中南京國民政府一再提高關稅,是關稅自主的具體表現,不是為實現關稅自主做準備,故A項錯誤;1929—1933年經濟危機迫使各國紛紛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市場,因此南京國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保護民族工業,故B項正確;國民政府提高關稅的做法有利于減少經濟危機的沖擊,但不可能避免經濟危機的沖擊,故C項錯誤;日本侵華是1931年以后,不符合題干開始的時間,故D項錯誤。9.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國民政府采取政策支持江浙兩省絲業收購蠶繭和改造設備,為民族工業發展創設良好的經營環境,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A項正確。10.C【解析】由材料中“中國關內各省進口的棉紗及棉制品由占進口凈值的32.4%銳減為1.7%”得出近代中國民族輕工業的發展;由“鋼鐵、機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長為25.2%”得出近代中國民族重工業的發展。所以這種變化說明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故C項正確。11.A 【解析】由材料“上海很多工廠職工熱衷于自發組織兄弟會、姐妹會和關帝會等,以及加入廣東幫、寧波幫和山東幫等地方幫口,希望以這些組織為靠山”可知工人團體的迅速發展促使代表工人階級利益政黨的建立,故選A項;五四運動時期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排除B項;材料強調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而非上海的階級矛盾,排除C項;材料中并未提及上海的社會治安,排除D項。12.D 【解析】根據材料“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可知,當時中國共產黨結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故選D項;根據材料“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可知,當時中國共產黨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綱領,適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符合中國民主革命實際,排除A項;1924年建立起革命統一戰線,與材料所述時間“中共二大”不符,排除B項;當時中國共產黨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是結合國情,受共產國際的影響不大,排除C項。13.B【解析】據“毛澤東‘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創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故“創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4.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所以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遵義會議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15.C第11頁共11頁,【解析】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針對民族矛盾加劇而進行的政策調整,“八一宣言”是這種政策調整的具體體現,故C項符合題意。16.A【解析】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故A項正確;八七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故B項錯誤;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故C項錯誤;秋收起義是根據八七會議的決定,會后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動的武裝起義,故D項錯誤。17.A【解析】1930年,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農民獲得了土地,生產的積極性高漲,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度增加,紅色革命區域米價下降,故選A項。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民生產與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和米價低于白區無必然聯系,排除B項;當時根據地政府將主要精力用于鞏固和擴大根據地,排除C項;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18.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中共二大上,共產黨對中國社會各階級做了正確分析,說明對國情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故選C項。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沒有居于領導地位,排除A項;資產階級當時是可以團結的對象,而非是革命的敵人,排除B項;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是在1924年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以后,排除D項。19.B【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運動后的群眾運動,反映了當時各界群眾的愛國熱情,B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涉及對社會改造道路的認識,且“趨于一致”的說法與史實不符,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群眾運動和愛國熱情,并未涉及資產階級個人主義,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參加聯合會的各界團體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D項錯誤。20.A【解析】根據材料時間“1928年”可知,此時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井岡山道路,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故農民黨員比重大幅上升,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題14分,第22題16分,第23題14分,第24題16分,共60分。)21.(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2)事件: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任務:領導工人運動。(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五四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2.(1)變化情況: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黨員基本上沒有增加。原因:發展壯大的原因:中共是無產階級政黨,代表更廣泛人民的利益,第11頁共11頁,具有吸引力?;旧贤V乖黾拥脑颍簢埠献鲗崿F,中共忽視了組織和革命的獨立性。(2)原因:北伐戰爭的勝利進展;工農運動發展的推動;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共產國際的影響。(任答三點)影響:“左”傾思想抬頭;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產生不良影響?!窘馕觥康?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黨員432人”可知,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由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根據材料一“此后至……一些地方還明顯減少”可知,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國共產黨黨員沒有增加。第二小問,結合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工人階級利益的性質可知,發展壯大的原因;結合國共第一次合作中國共產黨采取黨內合作的措施可知,中國共產黨黨員停止增加的原因。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1927年初”可知,此時北伐戰爭的勝利進展,工農運動發展的推動;根據材料二“做到工人農民及其他……以行向社會主義”可知,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根據材料二出處可知,受共產國際影響。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二“做到工人農民及其他……以行向社會主義”可知,會產生急于求成的冒進的“左”傾錯誤思想;根據材料二“現在知道,革命就必須超越……實際領導權”可知,會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產生不良影響。23.(1)參考一:是。理由:材料①②的作者作為親歷者可信度比較大;材料①②相互印證;材料③中匡的回憶可能有所隱瞞。(回答其中兩點)參考二:不是。理由:材料①②中親歷者的回憶可能有誤;材料③中匡互生自己未提及此事。(不能只作判斷沒有理由;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合理闡釋即可)(2)成果:①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章、陸;③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原因:學生罷課、群眾集會聲援、工人罷工、海內外各界的強大壓力、商人罷市等(或各階級的團結)。(任答兩點即可)(3)作用:先鋒作用。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任答兩點即可)【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組一信息進行判斷,理由據材料組一信息歸納分析。第(2)題第一小問斗爭成果,根據材料組二“北京政府釋放全部被捕學生”“6月10日天津工人醞釀大罷工。徐世昌被迫下令準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3人辭職”“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等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問具體原因,根據材料組二“群眾先后集會聲援北京學生……6月28日在海內外各界的強大壓力下”等信息,從學生罷課、群眾集會聲援、工人罷工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題第一小問主要作用,根據材料組二“高呼口號,舉行示威游行”可得先鋒作用;第二小問內涵,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愛國、進步、民主和科學等方面分析。24.(1)毛澤東主張以鄉村為中心,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堅持以城市為中心,反對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11頁共11頁,(2)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典范,最初黨中央因犯了“左”傾錯誤否認其正確性,后來全黨接受其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黨中央占統治地位,推行的冒險主義政策,使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后該道路被放棄。(3)大革命失敗后,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使中國革命逐漸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長征的勝利,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種子,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窘馕觥康?1)問,根據材料一“要創造紅色區域,實行武裝割據……也就是要以鄉村為中心”可知,毛澤東主張以鄉村為中心,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根據材料二“沒有中心城市、產業區域,特別是鐵路海員工廠工人群眾的罷工高潮,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政權的勝利”可知,李立三堅持以城市為中心,反對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2)問,根據材料一“后來這種理論和黨內‘左’傾錯誤進行了數次的斗爭”并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典范,最初黨中央因犯了“左”傾錯誤否認其正確性,后來全黨接受其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結合所學可知,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黨中央占統治地位,推行的冒險主義政策,使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后該道路被放棄。第(3)問,根據材料三可知,有兩個轉折,一次是大革命失敗后,一次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結合所學可知,大革命失敗后,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使中國革命逐漸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長征的勝利,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種子,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第11頁共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