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測試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12-241 9.99元 6頁 27.95 KB
立即下載 侵權申訴 舉報
版權聲明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qqbaobao負責整理代發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
網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開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測試卷考試范圍:第一單元;考試時間:90分鐘;總分:100分一、單選題(共25題,每題2分,共計50分。)1.《荀子·儒效篇》記載一制度時稱“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占五十三人。”關于這一制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它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B.它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C.它分配土地、人口和軍隊D.它的對象主要是同姓親族2.良渚遺址的一處墓葬出土了玉瓊等大量的玉器??脊艑W家推測,墓主人是集軍事權力與宗教權力于一身的顯貴人物,這說明當時A.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B.還未出現私有制C.氏族成員共同勞動D.社會階級分化明顯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是杜甫《望岳》中的詩句,其中“齊魯”地名的稱呼最早與哪一制度有關A.郡縣制B.分封制C.科舉制D.行省制4.《三字經》中說:“夏傳子,家天下。”這表明A.夏朝已經出現分封制B.夏朝實現了天下為公C.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D.夏朝建立了封建制度5.黃帝陵和炎帝陵是中華兒女尋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來到這里掃墓祭奠的人絡繹不絕。這主要是因為A.炎帝和黃帝創新了青銅技術B.炎帝和黃帝被共尊為華夏始祖C.炎帝、黃帝通過禪讓制當上部落聯盟首領D.陵園山水環繞,林木蔥郁,風景優美6.儒家主張以德治國,道家主張以道治國,墨家主張以愛治國,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他們的共同點是A.重建政治秩序B.尊重自然規律C.重視德治教化D.主張尚賢節用7.“維鵲有巢,維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從詩詞的特點來看,它出自于A.詩經B.楚辭C.唐詩D.宋詞8.商鞅變法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分家)者,倍其賦”。以下關于這一規定說法不正確的是A.沖擊了傳統的宗法制B.推動了小農經濟發展第5頁共6頁,C.有利于保障國家財政收入D.促進了郡縣制的全面推廣9.秦國自從孝公采納商鞅的建議,專以富國強兵為目標后,進入仕途的途徑主要是A.開田疇,勠力農業B.臨陣奮勇,爭先殺敵C.經商賺錢,積累財富D.周游列國,著書立說10.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用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下列中國古代官職中,最能體現對權力運用的制約和監督的是A.御史大夫B.太尉C.監察御史D.丞相11.秦末有一句流行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帝國的橫空出世和頃刻間灰飛煙滅的命運,似乎是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A.項羽B.陳勝C.吳廣D.劉邦12.《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頭市九原區),抵云陽(今陜西淳化縣),塹山堙谷,直通之。”這一舉措A.加強北部邊防B.使“西南夷”地區開始進入中原統一政權的版圖C.是嶺南地區歸入中央王朝管轄的開端D.突出了秦始皇至高無上的地位13.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其中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是A.御史大夫、奉常、衛尉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D.衛尉、丞相、廷尉14.東漢政權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包括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②豪強勢力的膨脹③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④王莽施政的危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5.孔子開始由凡入圣的標志性事件是A.君權神授思想的提出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推行C.天人感應思想的提出D.三綱五常思想的提出16.負責核查田地的官員給光武帝上書:“(田地數量)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A.諸侯國勢力強大B.豪強地主的發展C.士族門閥的干涉D.藩鎮割據的威脅17.西漢武帝時除在中央設立太學外,還在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西漢地方教育系統的初步建立A.使教育被儒學所壟斷B.徹底改變了原有的選官制度C.以教授四書五經為主D.推動了儒學在民間廣泛傳播第5頁共6頁,18.漢光武帝劉秀恢復西漢的三十稅一制,實施度田,并六次下詔釋放奴婢。這些措施體現出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A.扶植豪強地主B.強化中央集權C.以“柔道”治天下D.遏制地方勢力19.“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下列選項與漢武帝有關的是A.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B.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C.開創“貞觀之治”的局面D.創立行省制度20.公元前后,漢朝和羅馬帝國分別興起于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兩大帝國之間存在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這主要得益于A.羅馬帝國的征服B.中國商品的優勢C.絲綢之路的開通D.兩國官方的支持21.秦滅六國后,為改善北方交通、鞏固國家統一而采取的措施是A.筑長城B.挖靈渠C.修馳道D.修五尺道22.“此制度的實行,使中國的國家形態逐步脫離‘(夏商周)古代’時期多元化的聯邦治理模式,而轉向單一的中央集權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〢.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B.負責監察中央和地方各項工作C.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D.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23.春秋戰國時期,“耕”“牛”二字經常出現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這種現象可以用來佐證A.春秋戰國時期出現鐵犁B.春秋戰國時期牛耕得到推廣C.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井田制D.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飼養牛24.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社會進程的發展來看,其最主要表現是A.改變了單一的生活方式B.加速了民族間的融合C.增強了國家綜合國力D.促進了封建化進程2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候而少其カ,カ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無)邪(反叛)一心。”下列與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科舉制D.“推恩令”二、綜合題(4題,共50分)26(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第5頁共6頁,——《左傳》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地名),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巨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日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史記.周本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2)這個制度主要劃分為哪幾個等級,分別列出來。(3)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封的對象有哪些?對周天子有什么義務?27(12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怎樣說法家之學,是按切東周時代的情形立說的呢?這時候,最要緊的,是(一)裁抑貴族,以鏟除封建勢力。(二)富國強兵,以統一天下。這兩個條件,秦國行之,固未能全合乎理想,然在當時,畢竟是最能實行的,所以卒并天下。——呂思勉《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概括法家的基本主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法家的上述主張。28(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結東諸侯割據局面,完成封建國家的統一事業,是春秋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強。封建割據以及由此引起的紛爭混戰,給農民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負擔。封建割據,關卡林立,這些限制了エ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地主階級為了保證對農民的剝削壓迫,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強有カ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秦國來完成統一,不是偶然的。從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親自執政,共歷六代123年,關東六國一個一個衰敗下去,唯獨秦國越戰越強。在此期間,秦消滅了六國共150多萬軍隊,領土從今關中地區擴展到陜南、陜北、甘肅、寧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區,因而秦國最有條件來完成統的事業。——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上冊)材料二第5頁共6頁,秦始皇在統一中國的當年,即宣布廢除西周創立并實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領主制政治體制,創行新的適合于封建地主階級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套制度是地主階級用來統治、鎮壓廣大勞動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新的發展。在當時以及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這一制度對鞏固我們祖國的統一,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在此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這一制度。——摘編自張傳璽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史》(第二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歷史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秦始皇創行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秦始皇的歷史功績。29(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國家問題展開激烈爭論。丞相王綰認為:燕、齊、楚等故地,距離首都咸陽過于遙遠,如果不設置諸候,恐怕很難鎮守。李斯提出異議:周王分封同姓子弟為諸侯,但后來彼此相互誅伐,周天子也無力控制。材料二漢初仿秦實行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后來,諸候王勢力逐漸強大,對朝廷構成威脅。——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I(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面對如何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觀點,秦始皇在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這種制度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朝初年,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實行的是什么制度?漢武帝時,又進行了怎樣的調整?第5頁共6頁,參考答案1=5.DDBCB6-10.AADBA11-15.DACBB16-20.BDCBC21-25.CCBDD26.(1)分封制。加強了統治,開發了邊疆,傳播了周文化,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2)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3)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見述職。27.(1)根據時代要求進行變革;打擊貴族,削弱分封勢力;實現富國強兵,以完成國家的統一。(2)法家的主張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秦統治者富國強兵的需要,得到了秦統治者的賞識和推行,為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條件。但是,法家主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強調嚴刑峻法等。28.(1)原因:統一成為歷史發展的潮流;生產力發展,各地經濟聯系加強;:統一成為各階層民眾的共同愿望;地主階級力量增強,積極推動國家統一;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實カ日益強盛,軍力強大。(2)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3)歷史功績:滅六國,完成大一統,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敢于創新制度,其創立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現固大一統,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有重大意義,并為后世所沿用,影響深遠。29.(1)觀點:分封制、郡縣制。制度:郡縣制。影響:奠定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2)制度:郡國并行制;調整:實行“推恩令”。第1頁共6頁
同類資料
更多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測試卷 (Word版,含答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综合紧,激情文学小说,国产精品精品自在,婷婷在线中文无码字幕